• 500国际





  • 搜索
    教你春季如何养生

    发布时间:2015-03-12 浏览次数 :525

    春季从立春开始,历经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共6个节气 ,止于立夏前一天,春季阳气生发 、大地回春、万象更新、万物生发、生机盎然,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。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季是四季之始,是净化调养身体的最佳季节,也是旧病易发的季节 ,对一年的健康都有重要的作用。因此,我们一定要做好春季的养生保健,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。

    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 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 ,天地俱生 ,万物以荣” 。意思是说,春季三个月所有生物陈出新 ,生机盎然。人应适应季节 ,调养生气,使机体与外界统一起来,谓之“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”。具体来讲,有如下几个方面 :

    一、饮食养生

    祖国医学认为:“春日宜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 。”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,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,影响到脾,导致脾胃的消化 、吸收功能下降 ,影响人体健康。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、甘温之品 ,忌酸涩,如:大枣,性味平和,可以滋养血脉,强健脾胃 ,既可生吃,亦可做枣粥、枣糕,以及枣米饭。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,有健脾益气 、滋肺养阴、补肾固精的作用。可做山药粥、山药蛋糕、山药豆沙包 、山药红枣粥。

    同时,还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。因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、口角炎、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,这些均是因为维生素、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而造成的营养失调。因此 ,春季到来,人们一定要多吃蔬菜 。早春季节 ,新鲜蔬菜较少,可食用腌渍萝卜 、姜 、葱头、白菜以及一些野菜。野菜生长在郊外,污染少,且吃法简单,可凉拌、清炒、煮汤、作馅,营养丰富,保健功能显著。在生活方便的地方,新鲜蔬菜如菠菜、芹菜 、油菜 、茭白 、莴笋、香椿 、四季豆等也可以随时吃到。

    二、运动养生

    “律回岁晚冰霜少,春到人间草木知”。春天是大自然气温上升、阳气逐渐旺盛之时。随着立春的到来 ,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,太阳也暖和多了,气温、日照趋于上升和增多 。人体经过严寒冬季的沉睡、调养 ,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 ,人体松软懈怠  ,气血周流缓慢,总觉懒散而无力 。按自然界属性 ,万物生长 、升发、条达舒畅,阳气上升,万物萌生 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 。此时养生宜适度运动 、锻炼才能顺应季节变化。特别是春天的郊野,空气清新 ,花红叶绿 ,百鸟争鸣 ,置身于如此优美的大自然怀抱,心情自然舒畅起来。所以春天还是锻炼身体的好季节。具体运动形式诸如散步、踏青、放风筝 、钓鱼、打太极等。

    运动同时,应注意 :春季雾多,风沙也大,在锻炼时肢体裸露部分不宜过大 ,以防受潮寒诱发关节疼痛;初春时晨练不要太早。早春二月 ,清晨气温较低,冷气袭人,如果太早外出锻炼易受“风寒”的侵害 ,轻者患伤风感冒,重者引发关节疼痛、胃痛发作 ,甚至能使人冻歪嘴 。不要在尘土随风飘飞的地方锻炼,要学会鼻吸口呼,不要呛风;运动后脱穿衣服要预防感冒 。锻炼身体要全面 ,既要选做四肢胂展的动作 ,又要有背腹和胸腰部的动作。

    三、情志养生

    人与天地相参 ,则肝应春气。春季万物复苏,欣欣向荣,有利于肝气升发、调畅 。肝的病变,在春季,得自然界少阳之气滋助,可逐渐好转 。肝喜调达,有疏泄的功能,木有生发的特性 ,故以肝属“木”  。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,要力戒暴怒 ,更忌情怀忧郁,做到心胸开阔,乐观向上,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 。反之,可致肝气不舒,气机失调,导致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,可见如下两方面: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,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,不但出现胸胁 、两乳的胀闷疼痛,同时还可出现郁郁寡欢,闷闷不乐,情绪低沉,多疑善虑等病理现象,中医称之为"肝郁",或"肝气郁结"。二是肝的疏泄功能太过,情志亢奋,出现头胀头痛 ,面红目赤 ,急躁易怒,甚则不能卧寐等症状,中医称之为"肝火亢盛"。

    因此,在要充分利用 、珍惜春季大自然“发陈”之时 ,借阳气上升 ,万物萌生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,通过适当的调摄,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,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,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,力求身心和谐,精力充沛。

    四 、疾病预防

    季节的转换和气候的变化容易引起体弱老人某些旧病复发 ,如春季头晕 、脑胀、目眩、耳鸣、精神疲倦等症。内热体质的人,春季易患目赤 、咽喉痛 ;肝火偏旺的人 ,春季容易血压增高,心情烦躁 ,睡眠不足。春天气候由寒转暖,细菌 、病毒等微生物活力增强 ,易侵犯人体而致病 。温热毒邪开始活动 ,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 、流脑 、麻疹、猩红热、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 。基于此,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,在预防措施中 ,首先要消灭传染源 ;其次要常开窗,使室内空气流通,保持空气清新;若有疾病明显发作,应及时就医 ,避免延误病情 。

    版权所有 © 江西500国际医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2001572号-1





  • XML地图